以青春之名,赴歷史之約在古都風華中厚植家國情懷
14/07/2025
以青春之名赴歷史之約
在古都風華中厚植家國情懷
高中畢業研學旅行
活動回顧
#畢業季 #青春 #愛國愛澳研學之旅
本次活動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育基金資助。
前情提要
高三畢業旅行團出發前,在機場巧遇本堂托兒所杭州交流團,有幸與霍麗斯值理、何敬麟校董合照,霍麗斯值理更勉勵高三畢業生踏入新的里程碑並祝福旅程順利。
霍麗斯值理勉勵高三畢業生
霍麗斯值理、何敬麟校董與師生合影
活動回顧
隨著高三畢業考試的結束,同學們以一場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畢業旅行,為青春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5月25日至5月30日,六天的北京學習之旅,是一次放鬆身心的機會,是一次深刻的歷史文化之旅,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愛國教育實踐。
歷史長河中的家國印記:故宮、頤和園、天壇
在故宮博物院,同學們踏過金磚墁地的太和殿廣場,觸摸紫禁城六百年的滄桑脈絡。這座世界文化遺產以“皇家園林風格”、“世界遺產”等標籤吸引著年輕人,而其背後承載的中華文明傳承與民族精神,更讓學子們深刻體會到了“保護文物就是守護民族記憶”的責任。
頤和園的昆明湖畔,同學們駐足長廊彩繪前,聆聽萬壽山昆明湖工程背後的歷史故事。這座皇家園林不僅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,更見證了近代中國從屈辱到復興的歷程。
天壇公園內,祈年殿的鎏金寶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同學們在導遊講解中瞭解到了這座明清帝王祭天祈穀的聖地,其建築佈局暗含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圓地方”的哲學思想,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對家國安寧的祈願。
觸摸著歷史的脈絡,同學們感慨:“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,作為青年一代,我們肩負著傳承的責任。”
師生參觀故宮博物院
師生參觀頤和園
紅色基因的青春傳承:北大紅樓、天安門升旗
在北大紅樓,五四運動的呐喊仿佛穿越時空,泛黃的報刊、陳舊的課桌,讓同學們駐足沉思。這座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策源地,如今以“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”的身份,向青年學子講述著“覺醒年代”的故事。同學們通過展廳內的《新青年》雜誌、李大釗手稿等文物,重溫了“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”的五四精神。同學們更是感慨道:“百年前的同齡人用熱血喚醒民族,今天的我們更要用知識去報答國家。”
凌晨四點的天安門廣場,熱鬧非凡,大家懷著熱血沸騰、萬分期待的心情,在晨曦中等待著升旗儀式。當國旗護衛隊邁著鏗鏘步伐走來,國歌奏響的瞬間,全體同學屏息凝望。五星紅旗隨著朝陽升起的刹那,學子們熱淚盈眶:“這抹紅色是信仰的顏色,是青春奮鬥的方向!”
師生參觀北大紅樓
古都煙火與時代脈搏:前門大街、三里屯、南鑼鼓巷
前門大街的百年老字型大小與鐺鐺車,讓同學們品味京味兒文化的醇厚;三里屯的潮流藝術展與科技體驗館,讓同學們觸摸北京創新發展的脈搏。南鑼鼓巷裏,傳統四合院與創意小店交織,老胡同的新生,正是中華文化相容並蓄的縮影,同學們在古今碰撞中讀懂了一座城的包容與活力。
文化瑰寶與自然奇觀:居庸關長城、什刹海、寶樹堂
登臨居庸關長城,同學們在烽火臺遠眺群山,震撼於“不到長城非好漢”的豪情。這座“世界文化遺產”以險峻的關隘與厚重的歷史,讓學子們體會到了“保家衛國”的壯志。
什刹海的碧波輕舟與胡同煙火,見證著自然與人文共生的詩意;而寶樹堂中醫藥文化館內,古籍、藥碾與現代化製劑設備,則讓傳統文化“活”了起來。“長城是民族脊樑,中醫藥是文明瑰寶,守護它們就是守護我們的根與魂。”
師生參觀居庸關長城
結語:以青春之名,赴時代之約
這場畢業旅行,既是高三學子對高中時光的深情告別,更是一份寫給未來的青春宣言。北京之行以“家國”為精神底色,串聯起歷史的厚重、紅色的熾熱、市井的溫度與山河的壯美。這場畢業旅行如同一部立體的教科書,讓同學們在行走中觸摸民族的筋骨與血脈。
從故宮的巍峨到長城的雄渾,從北大紅樓的覺醒呐喊到天安門的國旗飄揚,歷史與當下的對話、傳統與潮流的碰撞,凝結成青春最生動的愛國印記,用腳步丈量北京城,用心靈感知民族魂,這段旅程更是教會學子們“青春不僅要有詩意和遠方,更要有家國與擔當。”
當少年們將“家國情懷”刻入成長的年輪,這段旅程便成為了我們人生路上永恆的精神燈塔,照亮我們以知識鑄劍、用理想鋪路,在復興之路上書寫屬於這一代人的答案。
更多花絮
師生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
師生在環球影城前合影
澳門機場出發合影